《周处除三害》影评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4日09:25

   2024年,一部台湾现代版"周处除三害"的黑色寓言电影在大陆上映。电影借用了《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典故,但进行了彻底的现代化解构。阮经天饰演的通缉犯陈桂林,在得知自己罹患肺癌晚期后,决定效仿古代周处,除掉台湾黑道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两大罪犯(袁富华、陈以文饰),以此"留名青史"。然而,这场看似英雄主义的杀戮之旅,最终演变成一场荒诞的自我毁灭与救赎。影片的叙事结构像一场黑色玩笑——陈桂林以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但现实是,他不过是另一个需要被除掉的"祸害"。导演黄精甫用暴力与幽默交织的手法,让这个充满宿命感的故事既残酷又滑稽。阮经天贡献了职业生涯最佳表演之一。他饰演的陈桂林,既有暴徒的凶狠,又有人性中的和善。他在杀人时的冷静与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形成强烈反差,尤其是在教堂屠杀戏中,他一边流泪一边开枪,癫狂程度直逼《小丑》里的杰昆·菲尼克斯。袁富华(饰演香港仔)和陈以文(饰演牛头)同样出色,两人一个嚣张跋扈,一个伪善阴险,共同构成了陈桂林的"镜像"——他们都不是英雄,只是不同形态的恶徒。

  黄精甫的导演风格深受杜琪峰和昆汀·塔伦蒂诺影响,枪战场面凌厉而富有仪式感。尤其是"灵修堂大屠杀"一场戏,长镜头下的血色洗礼,搭配圣歌《新造的人》,形成极强的宗教冲击力。电影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它解构了"黑帮英雄"的神话。陈桂林以为自己能通过杀人"留名",但最终,他既不是周处,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可悲的将死之人。影片中的台湾社会宛如一潭死水:警察系统腐败低效,黑道分子庸俗不堪,普通民众麻木冷漠。邪教组织能公然洗脑信众,通缉犯可以大摇大摆参加葬礼,这种荒诞感构成了对现实的无情讽刺。尤其讽刺的是,真正"除掉三害"的并非陈桂林,而是癌症——这个无形杀手最终终结了所有暴力循环。当陈桂林在监狱里咳血时,他或许才明白:真正的"害",从来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滋养暴力的整个环境。《周处除三害》不是传统的黑帮片,而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暴力寓言,是一场自我救赎的暴力狂欢与身份幻灭。它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所有暴力终将归于虚无。陈桂林用子弹书写传奇,但历史只会记住他是个"神经病杀手";他以为自己在"除害",实则只是加速了自己的毁灭。当片尾字幕升起时,《新造的人》旋律再次响起——这首本该象征重生的圣歌,此刻却成了对陈桂林一生的嘲讽。或许这才是电影真正的主题:在一个人人都是"害"的世界里,救赎本就是最大的幻觉。 阮经天的表演足以竞争影帝,而黄精甫的导演风格也让这部电影成为近年最具作者性的华语犯罪片之一。"你以为自己在除害,其实你才是那个该被除掉的人。" —— 这或许是电影最残忍的真相。

 《周处除三害》





本文由摩登7平台独家整理报道,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本文链接:http://www.sfmecca.com/product/02.html

最新文章
  • 《刺猬》影评 (2025年05月14日)
  • 《周处除三害》影评 (2025年05月14日)
  • 《人生路不熟》影评 (2025年05月14日)
  •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影评 (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