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影评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4日09:24

   2024年夏天,一部由葛优、王俊凯主演的文艺片悄然登上荧幕。在《刺猬》这部令人心颤的电影中,王俊凯饰演的少年周正与葛优饰演的中年男子王战团构成了一组奇妙的镜像关系,他们如同两只刺猬既渴望靠近又害怕互相伤害。导演巧妙地利用这一动物意象,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种既渴望亲密又恐惧受伤的矛盾心理具象化,呈现了一幅关于成长创伤与精神突围的深刻画卷。当"疯子"遇见"哑巴",谁才是真正的异类?顾长卫导演的《刺猬》像一把钝刀,缓慢而精准地剖开了中国社会对"异类"的集体焦虑。葛优饰演的王战团与王俊凯饰演的周正,这两个被主流社会放逐的灵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萧瑟背景下,完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双向救赎"。葛优贡献了继《活着》之后最具突破性的表演。他饰演的王战团时而癫狂如尼采,时而天真如孩童,在菜市场高举冻鱼宣称"这是龙王爷的令箭"的荒诞场景,竟让人想起《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执念。这种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演绎,让"精神病"的标签显得如此讽刺。王俊凯则用"减法"演戏。他设计的口吃不是简单的结巴,而是一种语言系统崩溃后的生理性抗拒。当他在天台上试图对葛优说出完整句子时,面部肌肉的抽搐与眼底的绝望,让这个角色摆脱了青春片的窠臼。值得一提的是,这是00后流量小生首次与殿堂级演员的正面飙戏而不落下风。

  导演刻意将故事设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生锈的龙门吊、废弃的厂房与两个"报废"的人形成互文。王战团念叨的"萨满预言"与周正练习的播音稿,构成了一套精妙的隐喻系统:一个在解构语言,一个在重建语言,而他们都想冲破某种看不见的牢笼。电影最震撼的段落出现在第三幕:当周正终于能流畅说话时,王战团却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这场戏的调度堪称大师级——镜头在庆祝会与救护车之间交叉剪辑,欢快的《春节序曲》与刺耳的警笛声形成残酷对位。顾长卫用10分钟解构了整部电影建立的温情假象。影片真正锋利之处,在于揭示了"正常社会"的排异反应。居委会大妈的"关心",学校老师的"帮助",甚至亲人的"爱护",都成为规训的暴力。当王战团说"他们都说我有病,可我觉得是他们病了"时,电影完成了对《狂人日记》的当代呼应。不过,影片在审查红线前的妥协也显而易见。原著中萨满文化的超现实元素被削弱,结局的"光明尾巴"略显突兀。这让人想起顾长卫前作《立春》相似的遗憾——批判的锋芒最终收束于温情主义。将本片置于近年华语影坛,它与《hello!树先生》《平原上的摩西》构成"边缘人三部曲"。但不同于前两者的彻底绝望,《刺猬》在钢厂的废墟里埋下了重生的种子。当周正最终站在播音间,用曾被嘲笑的嗓音念出"这里是春天"时,电影给出了一个谨慎乐观的回答:异类终将在自己的频率上找到回声。

 《刺猬》





本文由摩登7平台独家整理报道,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本文链接:http://www.sfmecca.com/product/01.html

最新文章
  • 《刺猬》影评 (2025年05月14日)
  • 《周处除三害》影评 (2025年05月14日)
  • 《人生路不熟》影评 (2025年05月14日)
  •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影评 (2025年05月14日)